下面开始讨论此次津门问道的难题。
一、正的界定?如何守?
王老师最得林散之、沙孟海、陆维钊诸先生真传,篆隶楷草诸体无不精通,法脉之正、气象之大、功力之深,当世罕有其匹。我有幸亲睹先生为五台山所题“万佛殿”真迹,再到此次展出的《毛泽东词黄鹤楼》《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一度让我陷入苦思!此正书一体,非魏非齐亦非隋唐,似鲁公体亦非鲁公。所作隶书,从数以百计的汉碑、明清名家名作也难寻得踪影迹象。许江院长赞曰:三分憨态,七分霸悍。在此,仅以这两幅巨制右下方局部稍加窥察,派、流与两个沉字三点水的微妙变化,北、烟、苍、龟静中寓动的细微意态,之、逆、过、欢、夜、遊六个捺画看似平平无奇,定睛细审无一雷同,我向记者朋友解读为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实则我倍感王老师的隶楷正体之新面目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深合赵之谦三岁稚子之境界,天性拙朴无邪、童心真切赤诚。时下追求孩儿体的书家,多以夸张变形为能事,耍些装疯卖傻的把戏,最终堕入作妖搞怪之魔道。相比之下,王老师何其正大!他是在守吗?





二、新从何来?怎样创?
我发现对王老师不接受的朋友中,以坚定的保守者、坚决地反乱书居多,因为他们太爱书法了,他们心目中书法固有的样式被破坏了,乱书从根本上摧毁了书法作为文字的语义功能,与那道纵向的文化命脉断绝了,这其中固有文化特质也必然被抛却,这也是支持乱书的嘉宾,反对王老师展示传统作品的根结。殊不知乱书仅仅是王老师“书非书”诸般武艺中的一套本领,无论是非难书展之书、书斋之书,还是非难现代艺术、当代书法,反者道之动深得老子道家的哲思,追问这股反作用力的动因,内部应是王老师深心自觉的使命感、深造独得的真本领,外部则是面对中西之辩、古今之争的大格局、制高点。十年来,我眼中王老师的乱书从未乱过,看似信笔草草、即兴所作,实则反复推敲、谨严至极。因为每一幅作品都建立在不可逆、不重复的一次时序性前提下,笔速不激不厉,轨迹清晰明畅、点画完备周全、墨色淋漓尽致。试着分为三种类型:以纵向取势为主的枯荷湖影一类,以横向盘桓为主的飞花散雪一类,以水墨意象、抽象图像呈现作品,为大象无形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