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公告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开幕式中致辞
       
发布日期:2024-11-22
浏览次数:896
主办:
承办:
协办:
展期:
展厅:

10月26日,“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中致辞。

22.png

以下内容为吴为山先生致辞(根据原讲话录音整理)

“津门问道”这个展题非常好,天津是一座传统与现代交汇、历史与未来对话的城市,在呼唤创新、倡导创造的今天,各位同道朋友们相聚在这里相互问道,正合时宜。这里,不求答案,只有问题。正像面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冬龄先生的探索以及他的乱书,也是向未来提出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答案永远在未来。

王冬龄先生的艺术人生,正是不断问道的人生。青少年时,冬龄先生问道古贤时彦:自吴让之篆书入门,精研《九成宫》《张迁碑》,进而博采广涉各种书体书风。尤令我钦羡的是,冬龄先生能得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诸位大师名家的亲炙,思路日益开阔,理解渐趋精深,境界逐步升华。中年后,冬龄先生游学欧美,问道西方艺界,颇感艺术在高层面上是相通息的。多年来,他回眸传统,时瞻前创意,在矛盾交织中实现对中国书法理性思辨与感性实践的结合。

本次专为展览而作的具有法书意味的作品是钩沉了深入于他生命底层的传统,展示了他深厚本领,从而使我们看到飞动昂扬的狂草背后的沉厚基石。我很早就关注王冬龄先生的书法创作,1998年,我在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的展场看到了他气势恢宏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巨幅草书,书风浩荡,以中国书法的气韵震撼他乡。之后,从他扬弃传统书法行气、将书法与绘画、摄影、绘画、服装、建筑等艺术类型相结合,冬龄先生不仅拓展了书法的书写媒介和书写场域,创造了丰富的书法语言与书法景观,更实现了一位传统书家向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转变。透过他极具个人风格表现的书法,可见其中是有逻辑的。这逻辑是对中国书法史的了解,对文字生成和书法构架的理解,对各种书体笔法墨法表现的实践。观之,非书非画,亦书亦画,无形有形,内藏万境,是纸上的舞蹈,是心灵的吟唱。犹文字之草创,无定形,无定式;似初生之赤子,吐纳天地气息,随顺无常变化。由是,书法淡化了文字的识读性而贴近印迹的纯粹性,凸显了创作的在场性而获得内涵的开放性,洋溢着生命的逍遥不羁。

我与王冬龄先生,是同饮一江水、共读圣贤书的同乡兼校友,因高二适先生与林散之先生的仙缘缔结,让我们的忘年情谊更感亲切亲近,经岁月酝酿而愈发醇厚。说同乡,在苏北地区,水网密布,泰州学派王艮,扬州八怪以及现代的梅兰芳、高二适,形成博大的人文气象;说校友,同在南京师范大学,这里李瑞清、弘一法师、傅抱石,诗书绘画,中西融渗。于金陵更可常见林散之先生、萧娴先生挥毫。王冬龄先生还是中国美术馆的真挚的朋友,他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三次个人展览,每次都反响热烈,引人深思,激起一股浪花。中国美术馆也藏有他的多幅代表作品。

今天的展览,正如王冬龄先生的名字。冬者,静默中蕴含新生的力量和未来的希望。龄者,印拓生命历程之痕迹,累积生命之经验智慧。二者相联,寓示着时间所激发的对生命与美的深刻思考,展示了经时间磨砺艺术的成熟、收获和希望。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 通知公告
  • 馆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
9:00-11:00;11:00-14:00;14:00-16:00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电话:022—83883300



 
     
Copyright © 2019 天津美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2002929号-4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9:00-11:00;11:00-14:00;14:00-16:00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电话:022—83883300
Baidu
map